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会员登陆
工作要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要闻 >> 中心要闻 >> 正文

    董沐夕在《山东社会科学》上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12-15 作者: 浏览次数:

    2012级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董沐夕撰写的学术论文——《论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变革的鲜明特征》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

    论文指出,澳大利亚工党在二战后的变革是在澳大利亚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根本作用下发生的,更是在澳大利亚工党寻求社会认同的逻辑驱使下向前推进的,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努力代表更广泛的民意、尽量扩大社会基础是澳大利亚工党在二战后的生存之道。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工党顺应时势、锐意变革,并塑造起了鲜明的行为特征。

    文章认为,二战后的澳大利亚工党在变革的态度、手段和方式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特征蕴含着其变革的内在逻辑。首先,澳大利亚工党在20世纪50到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新自由主义席卷全球的时期、以及东西方“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所进行的三轮变革均启动于在野期间,都是澳大利亚工党在遭遇大选挫折时才做出的反应,因此,从变革态度上来看,澳大利亚工党在二战后的变革是在野困境下的被动行为;其次,面对社会利益群体不断分化、不同阶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一客观现实,二战后的澳大利亚工党为了扩大社会基础而刻意淡化了自身作为“劳工党”的身份定位,强化了自身的“全民党”形象,因此,从变革手段上来看,澳大利亚工党在二战后的变革是选举利益驱使下的实用主义行为;再次,二战后的澳大利亚工党并没有像欧洲社会民主党那样经历过由“革命党”到“改良党”的身份突变,也没有经历过因政党性质急剧变化而带来的强烈动荡,总体来看变革过程平稳有序,较为温和,因此,从变革方式上来看,澳大利亚工党在二战后的变革是充满温和色彩的渐进行为。

    上一条:王韶兴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成果

    下一条:檀培培在《山东社会科学》上发表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