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会员登陆
工作要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要闻 >> 中心要闻 >> 正文

    王韶兴教授在《政党何以强大》新书发布会分享编写体会

    发布日期:2023-07-27 作者: 浏览次数:

    7月27日,由学习出版社、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的《政党何以强大》等新书发布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学习出版社总编辑杨梦东,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魏长民,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蓬生,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商志晓,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王韶兴等嘉宾出席发布会。

    新书发布会上,王韶兴教授谈到,《政党何以强大》是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设立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经验研究”的最终成果,而课题研究和成果形成的整个工作,得益于山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以及学习出版社的支持。王韶兴教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政党何以强大》编写的收获与体会:第一,深化了强大政党建设历史自觉的认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我们党几十年来一再强调的一句“老话”。个人体会,这里面有两层基本意思:一是要有党,二是党得强;有党是前提,党强是关键。关于“要有党”,这个不用多说,因为所处的时代就是政党政治时代。关于“党得强”,是说在政党政治时代,政党发挥不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直接影响民族前途、国家命运、人民福祉。纵观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历史实践,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党的政治属性不会自动生成,要靠自觉培育;党的先进作用不会自然实现,要靠主动发挥;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要靠精心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动先进论”和“领导、执政地位天然论”,是不存在的。因此,以“打铁必须自身硬”政治自觉建设强大政党,是我们党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初心使命的深刻认识中得出来的,是从“不忘来时路”的深刻总结中得出来的,是从“认清脚下路”的现实审视中得出来的,是从“面向奋进路”的清醒认识中得出来的根本结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能够有效回应各种风险与挑战、从容应对众多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第二,深化了强大政党建设价值内涵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强大政党,是一个以政治创造为根本,以思想引领为先导,以组织运筹为基础,以政策供给为载体,以制度创设为关键,以自身建设为支撑的政治生命体。在当代中国,政党属性、政党使命、政党权威以及政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强党建设的“理论支点”;政党治理、全面领导、长期执政以及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则是中国共产党强党建设的“价值形态”。而“理论支点”的价值转化、“价值形体”的实践表达,则有赖于由政治立党、思想建党、组织强党、作风兴党、制度治党以及党的自我革命等价值要素构成的政党价值生成机制。它所揭示的强大政党的“首要前提”“价值引领”“物质载体”“文明表征”“关键支撑”和“价值保障”,以崭新的政党建设模式和动力支持体系,在强大政党成长规律的深层意义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价值内涵与价值源泉。第三,深化了强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认识。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立足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系统化、深层次地探讨“中国之理”,从“三大体系”的角度、“知识范式”的高度,也就是从认知规律层面深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四个之问”的核心是“政党之问”,而“政党之问”的关键是以党建理论自觉,实现党建实践主动,推进党建工程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新要求,深刻反映了以党建现实需求,唤起“党建”理论自觉,以党建“学科化”推动党建“科学化”的认识自觉和实践主动。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目的在于以高度的精神自觉、价值自觉和方法论自觉,经由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系统化认识,建设一个既反映一切进步政党成长基本要求,又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一般规律,更体现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体规律的知识整体,以此形塑政党文明知识生成及其系统化呈现的中国样态。它的政治价值和学术意义在于,以一种崭新的党建理论范式,反映着一种新型政党文明体的历史性兴起,标注着中国共产党强大政党建设话语权的时代性确立。

    据悉,本次发布会推介了5部重点理论读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动总书记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深入总结总书记思想在山东生动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

    上一条:政党价值与人类文明”国际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第三届政党理论博士生论坛在济南召开

    下一条:《政党何以强大》由学习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