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并发言。本文将对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王韶兴教授主要学术观点进行推介。

王韶兴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党外交”,认为政党政治的普遍化发展是政党外交的前提;国家核心利益的政党表达是政党外交的基础;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诉求是政党外交的生命。政党外交的实践形态是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价值指向在于增进政治共识、汇聚进步力量,推进政党事业发展;本质特征是政党责任的国际表达、政党价值的国际展现以及政党文明的国际贡献和引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实践创造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要以政党外交理论自觉赢得政党外交实践主动,以政党外交的有益成果支持治党治国和实践创造,不断开拓政党外交新境界。一是要增强政党外交的认识自觉。政党生态内部性与外部性的相互交织、政党使命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内在统一,从根本上决定并要求政党胸怀的全球性、政党生活的国际性以及政党价值的世界性。二是要增强政党外交的实践主动。现代国家建设“民族化”越深刻,其“国际化”特征也就越明显,政党外交也就愈发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独特驱动和重要机制。因此,要把政党外交放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并成长为世界最强大的一个政党的战略要求中来认识;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来把握;放在重塑世界政党文明谱系,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定位中来推进。三是要推进政党外交理论体系建设。以高度的精神自觉、价值自觉和方法论自觉建构政党外交知识体系,既是强大政党“开放式”建设、“国际化”成长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基于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在总结世界政党外交历史经验、汲取政党外交学术史营养的基础上,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历史活动中,概括出一系列“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提炼出一系列“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形成一个由若干“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构成的知识系统。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新作为、打造政党外交新气象开拓新的思想平台和理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