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 2007
(总第 期) Issues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A Quarterly, No.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主义】
一党制还是多党制?[①]
——俄罗斯政党制度简析
黄登学
(山东大学 济南 250100)
(single-party system or multi-party system?
——on the party system of Russia)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演进,俄罗斯政党政治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与西方经历了数百年发展历程的所谓“民主政治”相比,无论从制度上、法律上,还是从政党政治的实践看,俄罗斯政党政治都还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发展仍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俄罗斯;政党制度;简析
俄罗斯多党制进程及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
众所周知,前苏联实行的是典型的一党制,苏联共产党是独一无二的政党和至高无上的领导力量。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大力倡导所谓“公开性”、“民主化”,并从经济领域的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到1989年,苏联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实行政治多元化、党政分开和三权分立原则的大讨论,由此拉开了苏联以及俄罗斯从议政合一的苏维埃制度向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演变的序幕,也为确立多党制、从法律上取消苏共执政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环境的进一步宽松,各种组织、派别、运动大量涌现,这一时期的苏联和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尽管表面上仍是一党制,但已呈现出党外有党、党内有派、派中分流(不同倾向)的纷繁复杂的局面。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例行人民代表大会同意修改宪法第六条,从法律上取消了苏共领导地位,正式承认了多党制。
俄罗斯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休克疗法”式激进改革的同时,在政治上也加快了向所谓“民主国家”过渡的步伐,明确宣布以西方三权分立模式构筑俄罗斯的政治制度。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以全民公决形式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明确宣布:“在俄罗斯联邦,承认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同时规定了公民建立政党和政党开展活动的自由。至此,多党制在俄罗斯正式确立。
从理论纲领、政策主张以及活动方式看,俄罗斯政党大致可分为左(以俄罗斯共产党为代表)、中(以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为代表,目前以“统一俄罗斯”党为代表)、右(以前以“俄罗斯民主选择”党,现在以“右翼力量联盟”为代表)三大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演进,特别是经过连续四届国家杜马选举的洗礼,俄罗斯多党政治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与西方经历了数百年发展历程的所谓“民主政治”相比,无论从制度上、法律上,还是从政党政治的实践看,俄罗斯政党政治都还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的最新实践来看,俄罗斯的多党制进程虽然仍在继续,但存在一种向一党政治发展的趋势,特别是2003年12月7日举行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被认为是俄罗斯多党制构筑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挫折:多党制的生命力在于政党及其所代表的理念之间进行竞争,然而,凭实而论,新一届俄罗斯国家杜马却难以成为各派政治力量的竞争平台,这是因为,杜马中亲总统的“统一俄罗斯”党与相对应的竞争性党团之间力量严重失衡,前者过于强大,后者过于弱小。作为主要反对党的俄罗斯共产党的政治空间日益萎缩(仅争得54个席位)。但是否可以据此断定,俄罗斯的政党多元化试验已经遭受失败?或者得出结论,俄罗斯国家正在倒退,在向一党“独裁”方向转化?
俄国家杜马选举首先显示了俄罗斯政党总体上的软弱性,因为在选举中获胜的不是政党,而是普京个人。“与总统在一起”——这便是“统一俄罗斯”党的选举口号,而正是普京总统2003年9月在该党代表大会上的一番讲话才使该党在选举前的三个月中得以迅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支持度。与其前任叶利钦不同,普京拥有民众广泛的支持度,由此“政权党”在新俄罗斯的历史上首次获得了选举的胜利。
此次俄国家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的得票率为37.6%,获得的直选席位达到104,这离新一届国家杜马的绝对多数还差一点儿,由此只要有一些独立候选人或者一些小党单席位选区的代表加入“统一俄罗斯”党阵营,这一党团的代表数就能够超过300并达到俄议会的三分之二。这样一来,对于一些代表而言,向政权靠拢比奉行民主监督和竞争的理念更为重要。“统一俄罗斯”党自成立两年多来一直被称为是一个依靠行政资源(总统)支持的“选举集团”,它没有自己的社会基础。甚至一些亲总统的政党党魁,例如国家杜马劳动与社会政策委员会主席安德烈·伊萨耶夫等人都认为,“统一俄罗斯”党还仅是一个“初始的党团”,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政党,必须在制定自己的纲领以及创建地方组织机构方面做大量工作[1]。主张西方民主和多元模式的政党——“苹果”党团和“右翼力量联盟”的得票率因低于5%而未能进入本届议会。在前三届议会中,“苹果”党团虽然得票率也不高(大致在5%-10%区间内波动),但仍可进入国家杜马,而同时雅夫林斯基领导的政党也曾经是日趋巩固的俄罗斯政党体系的一部分。
与此相反,克里姆林宫在极短时间内组建、仿佛“从天而降”的反自由主义的“祖国”党团却一下子获得了9%的选票,从而取得了进入国家杜马的通行证。这一党团的成员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对俄罗斯近10-15年来走过的道路持否定态度。他们的意外成功再一次印证了那些所谓技术派政治分析人士的观点,即:在俄罗斯,要想取得选举的胜利,首先靠的是金钱和大众媒体的支持,艰苦繁琐的党建工作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更不用说把党建设成为一个联系国家与社会的纽带了。
俄罗斯政党制度的缺陷
与其他许多国家的政党不同,俄罗斯的大多数政党一般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绝大多数政党实际上是所谓的“领袖党”,而不是群众性的政党,即党的活动甚至党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个别有影响的政治家发挥“明星”效应。在叶利钦时代,在政党体制方面,尽管当权者也曾经试图人为地“制造”两党体制,但始终处于群雄逐鹿的混乱状态中。在俄罗斯,推动政策形成和制定的动力与其说是来自政党,不如说是来自某些所谓“专家社团”的非正式机构。一些科研机构、政治咨询机构、基金会及其身后的经济集团的代表每周都要举行所谓的“专家碰头会”,商讨一些迫切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并且极力推动克里姆林宫能够采用他们的意见或结论。这样一来,由政党与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之间的思想搏弈和利益平衡的成分是微乎其微的,因而,所谓“专家们”与院外人士之间竞争与妥协的斗争就变得更加激烈,而这种“半秘密”的斗争既没有一定的民主监督,也缺乏相应的法理上的合法性。此外,“专家们”还担负着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把克里姆林宫的决定和政治决策带给大众媒介,公布于社会大众。我们往往将这种状态称之为“精英政治”。
不过,普京上台以来,似乎有一种欲结束这种政治局面的趋向,俄罗斯总统管理机关在沃罗什(总统办公厅主任)时期,“精英政治”达到极致,而现在沃罗什已经去职。普京怎样一贯地、坚决地旨在加强俄罗斯政党地位的举措颇引人注目,“俄罗斯所需要的是有广泛支持和稳定威望的政党,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靠当局庇护但又想取代当局的官僚党”[2],“只有国家和社会间的日常联系才能够保证政权机关不犯严重的政治错误,而只有政党能够而且应当提供这种日常联系”[3]。2004年2月12日,在总统选举运动一开始普京就宣布,支持进行“文明的政治竞争”,并将此称为是建立强大的、在俄罗斯公民当中享有威望和信任的政党的必然要求[4]。
为政党立法,以法律调节和促进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发育成为普京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2001年2月7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一审通过了普京提交的《俄罗斯政党法》,2001年6月,《俄罗斯政党法》最终经国家杜马通过、联邦委员会批准、普京总统于7月初签署生效。这一法律的通过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首先,扩大了政党在俄罗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叶利钦时期,当局始终坚决反对成立联合政府,反对议会多数党派决定政府的组成,而主张政府应当是无党派色彩的专家政府。这样一来,议会和议会多数党派就难以对政府组成以及政府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国家杜马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在重大决策之外,同时国家杜马与总统、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又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改革进程和经济工作。
普京上台后,明确表示要扩大政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作用,“只有当政党自己建立政权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政权的伙伴和支柱”[5]。以此趋势发展下去,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
其次,《俄罗斯政党法》促进了政党的联合和集中,从而为形成稳固的政党体制奠定基础。
《俄罗斯政党法》规定,国家财政将对在竞选中突破3%大关,进入国家杜马的政党进行财政支持(从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开始,获得超过3%选票的政党,可以根据获得选民的数量得到国家的资助——每年每位选民50戈比);强化国家对政党的管理,不仅由司法部预先审查申请登记的政党的党纲和章程以确保其与现行法律相符,而且明确规定了政党登记的最低标准:政党只有在正式成员5万人以上并在全国半数以上的地区设立地区分部并拥有100以上党员,才能获得登记,政党只能是全联邦意义上的政党。
2003年12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还第一次规定,只有政党可以独自参选,其他社会组织只有和政党联合,组成选举集团才可以参加杜马选举。此外,参加总统竞选的候选人登记注册时,对于在国家杜马拥有自己的党团的政党提名的候选人(比如说俄共领导人尼古拉·哈利托诺夫以及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候选人奥列格·马雷什金),可以不必征集二百万的选民签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2001年开始,“团结党”、“祖国”运动、“全俄罗斯”社会政治运动开始了联合组建统一政党的进程。2002年4月,由这三大中派组织联合组成的“统一俄罗斯”召开第一届全俄代表大会,“统一俄罗斯”党宣告成立。同时,“右翼力量联盟”也改建为政党——“右翼力量联盟党”。
显然,“统一俄罗斯”党是总统和国家政权的最重要政治支柱。不仅如此,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了使国家政权拥有更加牢固的社会基础,他还逐渐把叶利钦时期最坚定的反对派左派共产党人拉到国家政权一边,希望其成为国家政权的建设性力量。
随着俄罗斯主要党派联合趋势的发展,俄罗斯现行政党体制下的俄罗斯主要政党逐渐成为国家政权的支柱和依托,而不再是政权的对立物,协商、妥协成为政治竞争中的主流。
但应当指出的是,作为反对党的俄罗斯共产党的处境正变得越来越艰难。俄共等左派力量在国家杜马中的活动空间日益萎缩,政治影响力逐渐削弱,俄罗斯民众对其认同度越来越低,2003年底国家杜马选举结果便是明证。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在逐渐变成国家政权机关的表决机器,一个纯粹的“橡皮”图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责任
如果把2003年5月的总统年度国情咨文与当年的国家独马选举结果比较一下,即可以看到,普京强调加强“强力政党”的作用,这里的所谓“强力政党”指的仅仅是“统一俄罗斯”党,因为只有“统一俄罗斯”党在2003杜马选举运动中地位不断巩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建立了政党基金,成立了地区分支机构,对青年人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等等。“统一俄罗斯”党与此前的“政权党”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此前的“政权党”,在选举前夕经常变得停滞不前,失去选举的积极性,并且最终往往是分崩离析。
然而,随着“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俄罗斯政党竞争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该党逐渐向一党独大的方向发展。身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第一次违反总统超然于政党竞争的一贯做法,公开宣布支持“统一俄罗斯”党。普京这种一反常态、违反惯例的做法势必对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普京公开支持“统一俄罗斯”党以及该“政权党”事实上已经拥有杜马多数这一点来看,“统一俄罗斯”党在俄罗斯十年来的议会实践中第一次变成了一个对国家大政方针担负责任的政党。普京本人将“统一俄罗斯”党称为“权力中心”党,并要求其在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时提供一贯的议会支持。具体而言,按照普京本人的话说就是:承认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主要发挥国家在保障秩序方面的职能,同时,减少国家的优惠政策。消除贫困的社会政治目标不应依靠再分配,而应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内生产总值翻番来实现。国家杜马内中派占压倒优势、右派消失不见、左派大为削弱、俄共只能“甘居下风”的局面实际上为普京的集权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本届杜马四年,可以说是以“统一俄罗斯”党为首的议会鼎立支持总统的四年,也是政府与议会之间相互掣肘、内耗和摩擦最少的四年,由于“统一俄罗斯”党在杜马中的席位远远超过俄共,这就为总统和政府的各项提案在国家杜马顺利通过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结束向来立法机关(议会)和执行权力机关(总统和政府)协作少、对抗多的状况,进入密切配合工作的新局面。俄罗斯的“三权分立”也将化为“三权合一”(总统和政府、议会、法院本来就支持总统)。由此,当下届俄罗斯国家杜马举行选举(如果仍然按照民主的游戏规则来进行)时,选民就能够对国家四年来执行的改革政策以及“统一俄罗斯”党作出一个总的评价。“统一俄罗斯”党能否担负起历史责任,届时向俄罗斯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还有待时间的考证。
结 论
正如莫斯科卡耐基研究中心的分析员彼得罗夫所言,“目前的俄罗斯是个混合体,它拥有民主制度的形式,但却仿照苏联时代的系统,没有真正分权和真正独立的司法部门”[6]。与此相应,从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安排来看,俄罗斯仍然是多党政治,但从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实践来看,已经具有一党制的特征。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也大致会保持一种以“政权党”一党为主、反对党只做“陪衬”的多党制。虽然总统普京宣称支持在俄罗斯构建多党政治,但其整肃媒体(作为政党纲领和主张宣传平台的媒体是保障多党政治动感和活力的必要条件)、打压反对派的实际作为客观上又促进了俄罗斯“一党独大”的进程,其今后通过“合法”途径来挤压反对派以避免出现向“政权党”进行挑战和抗衡的强大反对党的努力仍会继续。但俄罗斯是否会出现如西方一些学者所言的“一党专政”的局面,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俄罗斯未来政党制度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普京的继任者能否像其一贯地保持较高的支持度,国家的方针政策能否避免出现大的失误,“统一俄罗斯”党新近通过的未来十年发展纲领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②],俄反对派力量能否走向联合和团结以共同应对“统一俄罗斯”党的“独裁”[③]等;此外,目前的“统一俄罗斯”党基本上以权力为基础,内部未必真正统一,特别是在普京总统几年后卸任时是否会保持“铁板一块”从而免于四分五裂,也势必会对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Андрей Исаев на “гражданских дебатах” (9.12.2003)(Фонд эффектив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Москва), см: http://www.kreml.org.
[2]http://www,Pravda.ru/archive/days/2000/July/08.
[3]http://www,Pravda.ru/archive/days/2003/May/23.
[4]http://www,Putin2004.ru.
[5]《普京在俄罗斯“团结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000年5月27日电。
[6]《俄罗斯人有很多怀念 西方担心出现“新苏联”》,《环球时报》2006年12月8日。
(责任编辑:马风书)
[①]本文系2005年度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理论调整和实践变化》(课题编号:05CZZ06)以及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共理论与政策主张研究》(课题编号:06CKS006)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②]据俄新社2006年12月4日报道,"统一俄罗斯"党通过了该党未来十年发展纲领,确定了该党在经济、社会及其它领域的目标和任务。
[③]就在“统一俄罗斯”党通过了该党未来十年发展纲领不久,俄罗斯反对派力量就发动了一次针对政府和"统一俄罗斯"党的大规模集会和示威,声称“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生活在一个由‘统一俄罗斯’党在议会按下按钮替俄罗斯人民解决所有问题的国家里。我们需要另一个俄罗斯,一个谁也不会恐吓我们的俄罗斯”。俄媒体认为,其最大特点就是俄反对派力量初步呈现联合势头,从极左到极右,各党派的支持者聚到一起,这在俄政坛尚不多见。(《环球时报》2006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