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各国政治,绝大多数是政党政治。政党政治运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就是政党制度。目前我国学界对政党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读。广义上的政党制度即“政治学”意义上的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关于政党地位、政党结构及政党活动规范的总称,反映的是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政党自身、政党与政党、政党与政权、政党与社会间的关系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狭义上的政党制度即“政党学”意义上的政党制度,指的是有关政党自身的意识形态、政治纲领、组织原则、组织体系以及活动规范等各项制度安排。[1]关于政党的功能,广义政党制度特别是我国政党的功能,许多政治学论著已进行了充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而对狭义政党制度的功能,学界很少提及。本文拟尝试对这一问题加以初步探讨,以期对进一步丰富政党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不断完善我党自身制度建设,稍有裨益。
一般来说,政党制度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政党自身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政党自身的政治纲领、组织原则、活动规范等各项规定所形成的规则体系。政党制度一经形成便会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政党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或影响,就是政党制度的功能。
由于当今世界各国主要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政党的性质及其功能也就必然有所差异。与之相关,不同类型政党制度的功能,也必然会存在差异。而且不同国家政党制度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仅以国家法律规定来看:有的国家不仅有着比较明确的宪法规定,还有更具体的法律如《政党法》的规定;有的国家仅有宪法的原则规定而没有政党法的进一步明确规定;少数国家的宪法甚至没有直接的原则规定。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我们归纳、总结政党制度功能的难度。但即使如此,本文还是尝试从政党制度内容的角度,来阐述政党制度的主要功能。
一、价值导向
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价值导向,即它能为本党成员以及社会大众指明前进的方向。政党制度的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 党的政治纲领
党的政治纲领简称党的纲领或党纲。它是一个政党根据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2]党用这面旗帜把全党团结在一个共同的政治目标上,同时用这面旗帜号召群众,集合队伍,组成千百万群众的浩荡大军。而人们也通过这面旗帜来了解党,认识党,决定对党的态度。所以,明确、翔实而正确的党纲,对于一个政党的确立和发展壮大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政党的纲领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早发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资产阶级政党,如英国的保守党和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往往没有系统的政治纲领,特别是没有社会制度目标的价值取向,有的只是行动纲领,即某一历史时期所要达到或实现的政策目标。这些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或工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倒有一定的较为系统政治纲领,后来为了竞选的需要而模糊了自己的纲领。即便如此,他们的纲领也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功能。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比较系统、全面。从层次看,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一般分为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每一历史时期所要实现的目标,也就是一定历史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从内容看,它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目标。不仅如此,党的纲领甚至包括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基本理论等内容。可见,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具有更加明确的价值导向性。
2、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党活动的理论基础或理论体系。它将以系统的理论武装全党,指引全党乃至全体社会成员树立一定的价值观和采取明确的行为,因而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当然,不同政党制度的这一功能,体现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传统资产阶级政党一般不提党的指导思想,当今社会民主党或工党一般以民主社会主义为其指导思想。但从总体看,他们所倡导的主要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人道主义等抽象的人类价值观。而无产阶级政党一般公开表明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本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中国共产党章程就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党的组织原则
党的组织原则就是一个政党组织和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党的组织原则,对于政党成员及其社会大众,往往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引导作用。当然,这种价值导向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国家往往也有很多差别,甚至相反。在西方早发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传统资产阶级政党还是社会民主党或工党,其组织原则基本上都是民主制。这是因为,这些政党现在都属于体制内政党,他们都认同现有体制并希望在现有体制内通过展开公平竞争来执掌国家政权。因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他们党的组织原则的确立和巩固具有深刻的影响。换言之,这些政党的组织原则深受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政党组织原则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现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一般产生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不够发达甚至十分落后的国家。这种特殊的国情使之在建党初期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原则来建立党组织,而只能实行“集中制”。后来虽改为“民主集中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选举产生,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少数服从多数,但更强调党员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强调上级特别是党中央的权威。这种组织原则在缺乏民主传统的残酷革命战争年代对积聚一切可能的力量取得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积极作用也不可抹杀,但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传递的价值导向,也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二、人心凝聚
与价值导向相关,政党制度的第二个功能是人心凝聚。在民主政治条件下,作为社会大众与政府相连接的中介或桥梁的现代政党,其主要功能是教育、动员、组织社会大众参与政治生活,表达、综合民众利益并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控制、监督政府的运作。为此,就要形成全党统一的意志,树立党员的坚定信念,最大限度的把党员组织起来。这就要依靠政党制度来实现。
1、政党纲领是人心凝聚的粘合剂
党的纲领不仅具有价值导向作用,而且还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所提出来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如果党纲是政党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最大限度地代表社会群体的愿望并经全党充分酝酿、讨论所提出,那么党纲就具有以下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统一全党的思想和信念;保证党自身团结和统一;吸收一切愿意为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先进分子,使他们聚集在这个旗帜下共同奋斗。同时,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真正关心的社会问题,真正反映其迫切愿望而制定的切合实际的党的纲领,对广大社会群众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国家,哪一个政党要成为执政党,在很大程度上是其竞选纲领对多数社会成员具有吸引力,能够赢得其支持和认同。相反,如果不能依据客观实际和人民的意愿提出的奋斗目标及规定的行动路线,不仅不能凝聚党心,还可能丧失民心。当今世界一些大党老党的垮台或社会影响力的急剧下降,都充分说明这一问题。
2、 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
“‘意识形态’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概念,但是它的含义并不总是定义的十分精确”。[3]大致说来,意识形态指的是能够提供行为指导的一套连贯的思想,类似于“指导思想”。“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其基本概念每日的表述都不言自明,不需要理性,系统的佐证和解释。”[4]“这种意识形态对统治阶层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强化粘合力量。”[5]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为了其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奋斗目标的实现,也必然会确立、宣传有利于自己的意识形态。
当然,不同类型的政党对此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传统资产阶级政党一般不明确规定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中流行的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人道主义等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社会民主党或工党等西方国家的左翼政党,早期曾有过明确的指导思想或意识形态,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后来逐步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而向传统资产阶级政党靠拢,或者提出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以此来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方面的重大作用。实践证明,在特定历史时期,西方国家主要政党“淡化”或使意识形态“中间化”的做法,会使政党在选举中获得一时之效。但长此以往,也会模糊政党的身份,弱化政党制度的人心凝聚功能。而无产阶级政党一般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这种制度化的意识形态,能够给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指明前进的方向,把一大批具有共同理想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内,借以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同时,还可以把大多数群众吸引到党的周围,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革命力量,去争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然把它作为党的唯一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并通过掌握的各种资源加以全方位的“灌输”。但“苏联的解体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即70多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意识的强化教育以及持不同政见者缺乏公开表达思想的机会的情况不足以消灭其他思想意识(如自由民主、民族主义和宗教)的影响。”[6]这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其结果不仅耗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反而会使党的思想旗帜“褪色”,丧失其团结、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政治功能,最终这种制度会被党和人民所抛弃。这种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人们铭记在心。
三、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一般是指某种社会力量通过一定方式,对社会上各自独立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要素或群体按照某种规则或规范进行调整或协调,使之成为统一体的过程或结果。社会整合的目的在于维系社会的大致和谐,提高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社会整合之所以可能,主要在于社会成员之间既存在着利益差别,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同时,还要存在着强大的社会权威及其相应的制度规范。在现代社会,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具有整合社会的重要功能。政党这一功能的实现,又有赖于其相关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包括政党的性质、纲领、意识形态、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
社会整合主要是指社会成员意识形态和利益的整合。由于不同政党的制度安排不尽相同,所以社会整合的方式和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下面主要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党制度和无产阶级政党制度为例,来论述政党制度的这一功能。
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党,主要是指传统的资产阶级政党和改良的社会民主党或工党,即现行体制内政党。他们都否认政党的阶级属性,而称之为全民党。党的纲领或者是只有抽象意义的社会目标,或者只是政策性的行动纲领;或者根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或者强调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在组织结构上,传统资产阶级政党组织较为松散,纪律松弛。社会民主党或工党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组织纪律较为严明。他们都奉行平等独立,合法反对的原则,通过定期、公开的竞争性选举纲领来整合、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尽可能赢得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和认同,进而贯彻本党的政治主张。简而言之,通过宣扬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一系列价值观和采用合法竞争的方式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成员的利益,协调其各种关系,使社会有序、平稳的发展,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党制度发挥整合社会作用的主要形式。
2、无产阶级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制度特征,决定了它在社会整合时必然也会具有自己的特点。
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整合方式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在夺取政权时期,无产阶级政党主要通过系统的理论,明确的革命目标,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来教育、动员、组织社会大众参与革命。同时给革命的同盟者以物质利益或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来争取其支持和认同。从而整合、团结所有社会力量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政权,建立新的革命政权。新的政权确立后,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种力量的领导核心。这时,它在进行社会整合时,不仅可以凭借其原有的制度因素,如明确的意识形态,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等,还可以凭借其掌握的各种经济、政治、行政、文化资源,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制性的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实现所设定的各种社会发展目标。现实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种社会整合方式,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能够集中力量在短时内办成许多大事,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步伐。反之,也会产生巨大的灾难。
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整合内容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党,都是在现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已初步确立的前提下而逐步产生的。这样,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及社会制度,在大多数社会成员中已形成共识。政党的社会整合,主要是整合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利益。而无产阶级政党,大多诞生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的不同社会成员在社会价值观、政治制度诉求、经济利益要求等方面,都具有许多明显甚至是根本的区别。一场急剧的政治革命,并不能立即填平人们之间的这些鸿沟。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或手段来弥合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差异。这就加大了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整合的难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依靠自己的政治权威,统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整合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如不同阶层、集团、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人们的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保持和维护政治、社会的稳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四、民主推进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现代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没有民主,政党就不具有其存在的基础,而没有政党,现代民主则不可能得到实现。”[7]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运行方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党与民主政治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或“不解之缘”。与之相关,主要体现为组织原则的政党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1、政党制度有助于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公民社会的形成
从宽泛意义上说,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都信奉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人道主义等为基本内容的价值观,遵循合法反对、公平竞争、和平交接权力的游戏规则,主张按民主原则构建党的组织和开展党内生活。这必然有助于平等、独立、参与型的公民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公民社会的形成。而公民政治文化和公民社会的形成,又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无产阶级政党虽然反对资产阶级政党所提出的抽象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口号,但也提倡实现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的自由、民主、平等,这无疑具有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推动公民政治文化和公民社会形成的积极作用。
2、政党制度有利于扩大公民权利
一般来说,早发现代化国家的主要政党,大多产生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已经有了相当程度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样,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及相关法律,必然对政党的形成及其制度的确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当今一些西方国家的宪法或政党法关于政党的组织原则及运行程序的规定,充分说明这一点。但政党及其制度形成以后,又会反过来推动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因为政党的主要功能就是表达、综合、反映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为赢得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和认同,就要让人们获得不同程度的民主权利,如选举、集会、结社和言论自由等权利。这样,政党就必须把扩大公民政治权利作为自己的重要议题而不断公诸于社会,最终形成相关法律法规。公民政治权利的扩大和实现,乃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之一。
3、政党制度有助于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政党作为现代政治组织,其党内的一系列制度,如选举制、任期制、集体决策制等,既来自于国家政权制度,又深深地反作用于国家政治制度。具体来说:(1)党内选举制的影响。当今世界大多数政党的领导机关及其主要领导人,一般都是定期选举产生,然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方式成为国家领导人,如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国家领导人世代相袭或上任领导人指定下任领导人的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现象。选任制则是民主共和制的第一个标志。(2)党内任期制的影响。与选举制相对应,现代各国主要政党一般对各级领导机关及其主要领导人的任期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领导人一旦成为国家领导人自然也就受到党内任期制的制约,形成有限任期制,而不会导致领导职务的终身制。任期制是民主共和制的另一个特征。(3)集体决策制度的影响。与选举制、任期制相对应,现代各国主要政党党内重大决策一般遵循集体决定的原则,而不是由那一个领导人个人独裁。为确保集体决策的实施,许多政党都分别设置了平行的领导机构及其领导人。这种来自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集体决策和分权制衡原则,一经形成政党制度,又会反过来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从而保证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以上政党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既适合于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也适合于无产阶级政党,但更多的适合于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表现在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在夺取政权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制度的作用。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政党以其独特的纲领和组织原则,向广大社会成员展示了未来民主制度的美好前景,从而为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制度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大多诞生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缺乏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无产阶级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主要政党制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一定时期党内集中特征明显。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这些政党能够带领人民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政权建设也就必然打上原有政党制度的烙印。所以,随着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民主必须不断完善。党内民主的完善,必然进一步促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
当然,政党制度的这一功能,是就总体而言的。历史上和现实中某些国家的政党及其制度,也不排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此功能相背离的现象,如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党及其制度以及当代某些民族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甚至特定历史时期的少数无产阶级政党制度。虽然对于上述政党制度不能相提并论,但在特定历史时期不民主的党内制度所造成的许多严重后果,需要人们始终铭记。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法西斯政党制度必须坚决批判,彻底抛弃。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必须进行历史的分析。在充分肯定其历史作用的前提下,要实事求是的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完善,以充分发挥政党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1]王韶兴主编:《政党政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19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版,第31页。
[3]【美】杰弗里·庞顿、彼得·吉尔著,张定准等译:《政治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4]【美】杰弗里·庞顿、彼得·吉尔著,张定准等译:《政治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5]【美】杰弗里·庞顿、彼得·吉尔著,张定准等译:《政治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6]【美】杰弗里·庞顿 彼得·吉尔著:《政治学导论》,张定准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33页。
[7]郭忠华:《西方政党与民主:在共生和悖论的结构中》,《岭南学刊》(广州),2006年第2期,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