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会员登陆
学术成果

Scientific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者成果 >> 正文

    提高党对农村社会领导科学化水平的有益探索

    发布日期:2011-01-08 作者: 浏览次数:

    王韶兴(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山东省新泰市就维护社会稳定问题,将零散于社会上的政治资源整合起来,层层建立平安协会,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对农村社会领导科学化水平的有益探索。

    第一,赋予村民自治以新的内涵,是提高党对农村社会领导科学化水平的现实要求。新泰市成立300余家平安协会,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既是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深刻转型、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彰显的新形势下,在“四自”的基础上赋予村民自治以“自我稳定”的新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人民群众的“自我稳定”,既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基本内容,也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实现条件,还是检验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会不会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准。

    第二,实现维稳主体转换,是提高党对农村社会领导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在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上,人民群众不仅是稳定的对象,更是稳定的主体。通过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主体及其动力机制的转换,改变过去把农民群众单纯“对象化”的倾向,使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由过去的党和政府,转换为现在的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动力机制由过去党和政府的外在要求、外力推动,变成现在的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自我维护。新泰市党组织所奉行的“人民内部矛盾由人民群众自己来解决”的工作理念,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也是党的领导科学化水平提高的一种新的境界。

    第三,增强党的领导能力,是提高党对农村社会领导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性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不同的价值指向和实践要求。从理论上讲,政党职能的本质属于领导,政党价值的实现仰仗于领导,政党执政的根基在于领导。从实践上看,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淡化领导意识而不恰当地强化权力意识,进而在实践中越发突出执政权力、依赖执政权力,甚至出现离开执政权力不会开展群众工作的情况。因此,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实现由“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是提高党对农村社会领导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所在。

    第四,重视“德性”建设,是提高党对农村社会领导科学化水平的基础性工程。“德性”是社会稳定的内核,是政治领导的根本特性。这既包括民德的守候与重塑,也包括官德的锤炼与再造。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自然的改造和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上,而用于提升人的德性的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过程却被严重忽视了。这恰恰是社会稳定的大忌。新泰市通过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社会贤达的道德感召力和由此产生的权威影响力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质上是一个发现德性、培育德性、放大德性进而优化德性的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的过程。它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提高党对农村社会领导科学化的系列工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上一条:关于社区发展与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条:政党权利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基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