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中国道路不等于中国模式,也不等于某种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国人在历史准备的若干可供选择的道路面前找到的一条能够更好实现“人的解放之路”、“人民当家作主之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问题,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治国理政的关系问题。“民主”是连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的桥梁,是统领中国道路全局、贯穿中国道路始终的灵魂和主线。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素养及其价值取向,既是中国道路形成的根据之所在,也是中国道路走好的保障之所依。
一、“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和评价标准
一般而论,具体民族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是指基于某种发展目标、在一定的思想理论引导下、以现有社会条件为起点而形成的包括制度设定在内的一系列实践过程。它既是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的统一,也是价值指向与制度安排的统一。其中,发展目标和价值指向是发展道路的第一要义,实践性、开放性是发展道路的首要特征。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被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再证明只有这条道才能将中国引向光明未来的情况下确立的。中国道路的前进目标是建立合格的社会主义;价值指向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功能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历史起点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的落后国家;外部环境是多种文明共存、竞争、共赢;历史经历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在封闭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到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路径选择。这些情况,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道路的选择,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从本质属性看,中国道路是通往合格社会主义的途径与方法,是既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一般形式,也不同于其他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也由于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由于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所面临的全部问题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回应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道路实质上是中国人在历史准备的若干可供选择的道路面前找到的一条能够更好实现“人的解放之路”、“民主发展之路”、“人民当家作主之路”。
我们常说,符合国情的道路就是好的发展之路,这当然对。我们还应当进一步强调,能够为具体民族国家的民主发展提供最大可能性的道路才是好的道路,因为这是讲的道路的本质属性和最高旨归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评价一种发展道路的优劣,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了国情,取决于它多大意义上培育了民主要素,塑造了民主意识,激活了民主动力,营造了民主环境,提供了民主机制,提升了民主质量,推进了民主发展。
二、中国道路的政治保障和能力支持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近百年的探索而形成的;同样,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道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快、走得远。走好中国道路,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的一条基本结论。
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关键又在于什么呢?
我们知道,政党是因民主的一定发展而产生,为民主的继续发展而存在,最终将因民主的高度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的政治团体,政党既是民主发展的成果,也是发展发展的工具。政党的本质在于民主,凡是想民主,会民主的政党,都是符合政党本质要求的政党;政党的价值在于民主,凡是在事实上推进民主进步的政党,都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政党的生命基于民主,凡是致力于发展民主的政党,都是因充满生机活力而具有好的前途命运的政党。在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既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道路的价值指向,是形成中国道路的力量源泉,也是领导中国道路的合法性之所在,是走好中国道路的根本保障之所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好中国道路,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从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问题,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治国理政的关系问题。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于民主,价值在于民主,生命力来自民主的基本认识,也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指向,可以认为,“民主”是连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的桥梁,是贯通中国共产党内部生活和外部活动的血脉,是统领中国道路全局、贯穿中国道路始终的灵魂和主线。
我们知道,民主是价值,是手段,更是一种素养和能力。政党的民主素养和民主能力,与政党的性质有关,但不取决于政党性质。从根本上来讲,政党的民主素养和民主能力,既与政党赖以产生发展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有关,还与政党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有关。
从当代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看,主要包括治党管党、政党合作、执掌政权、领导社会几个大的方面,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政党自身、政党与政党、政党与国家以及政党与社会等若干政治关系。
在政党政治就是民主政治的理论前提下,政党政治内容说到底是民主政治内容,政党政治关系实质上是民主政治关系;政党政治能力本质上是民主政治能力。其中,治党管党——体现的是党内民主关系及其能力;政党合作——表达的是党际民主关系及其能力;执掌政权——培育的是国家民主关系及其能力;领导社会——实现的是社会民主关系及其能力。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社会民主促动党内民主,形成党内民主、党际民主、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良性互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机制。其中,党内民主、党际民主和国家民主都是手段,社会民主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怎样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民主素养高、民主能力强的中国道路的坚强领导力量呢?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了“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性”型政党建设的新要求。从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的角度看,学习型政党建设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民主能力建设,创新型政党建设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民主能力建设,而服务型政党建设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服务民主能力建设。以政党的民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政党的民主服务能力,以政党的民主服务能力促进政党的民主学习能力和民主创新能力,以此形成民主学习、民主创新与民主服务的良性互动,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好中国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和坚不可摧的力量支持。
(该论文是作者在德国“中国道路”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